第三〇三章 眼界-《永不下车》
第(2/3)页
这一点,在方然的意料之中,仅仅作为系统的众多使用者之一,他也没奢望能凭id去渗透“走鹃”,而是继续投身到人畜无害的工作中,借助生产体系的观察、分析与预测,去把握联邦乃至世界的走向。
身处的地位和层面不同,人的所见所想,也不一样。
分布在“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内网,以及ffri-it的海量数据和资料,在此之前,凭借混迹互联网络的多年经验,方然调取起来也游刃有余,除极少数严密看守的核心文件外,他几乎都能一览无余。
但面对网络上动辄pbtes(千万亿字节)、甚至ebes(百亿亿字节)的数据量,哪怕有asa辅助,他也只能窥见其中的一些微末。
而公司和联邦政府的汇总、统计与分析数据,可信度,又要打一些问号。
在浩荡的信息时代,表面上,只要有权限和带宽,仿佛全世界的任何信息都能不费吹灰之力的为己所用,然而一个人的时间精力终归有限,大脑的记忆和分析能力也不可能无穷无尽,那么对方然而言,事实上从很久之前,他就处于某种信息过量的溢出状态。
存储在互联网络、公司内网与联邦政府专用网络里的数据,他知道,一切都有价值,都有综合分析的必要,却没有能力去做。
现在,托马斯安生成为了ib的核心职员,一切进行起来就顺利得多。
西历1484年秋,工作地点依然在夏洛特研发中心,方然率领的基础研发组深入到控制层面,为ib的全产机核心控制系统提供解决方案。
在不同公司的眼中,“全产机”的概念,必然多少会有些差异,ib公司在联邦政府的宏大规划中担任双重角色,不仅要设计并制造出“全产机”的某些模块,其自身也在尝试进行apos化,以便在将来内嵌到“全产机”的框架之内。
趋势是明摆着的,一旦“全产机”被制造出来,联邦的绝大多数企业都将被其取代,只有融合其中的才能生存。
至于到那时,仍然游离在“全产机”体系之外的公司,企业,就只能在夹缝中生存。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