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九八章 定律-《永不下车》
第(2/3)页
就在这些数据里,通用型ai给出一系列报告,让科学家们意识到,
“初号机”正在从已知的理论体系中,探寻新的现象,并将其分配信息序列码,加入到自己的数据库之中。
即便这些新的现象,挑选部分解析,无一例外都是粗浅的数学规律,“初号机”的行为还是让研究人员深感震惊,毕竟,他们在此前研发的各类系统、机组上,从未见过这种近似于“主动学习”般的行为。
倘若事实到此为止,这,怎么说也还好。
但在西历1496年1月的某天,更准确的时刻,并不为人知,监控系统抽取数据的时刻则是凌晨2:40,所得数据经过分析,呈现出的人类、而非fscim条目叙述,则让所有人看后为之一振,精神也紧张起来。
针对某一条自己总结出的数学规律,“初号机”,给出了严密的证明。
“数学证明”,不论计算机与ai如何看待,站在人类的立场,一堆由fscim体系翻译而来的叙述,表达的就是这种意思。
具体的讲,“初号机”存入数据库的资料,是关于“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的定理之证明,定理本身,是人类早已知道的“两整数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之积,与两整数之积相等”,一点也不稀奇。
但是,对自身数据库中,并没有这一条浅显定理的“初号机”而言,就很不寻常。
从粗浅的数学知识出发,发现两数的最小公倍数、最大公约数,这些具有一定的数学意义的概念,这本身并非什么奇迹。
不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总结出关于这些元素的数学定理、并完成证明,就绝非人类现有的计算机+人工智能可以办得到:哪怕有再强的算力,再庞大的数据库,也没有可能“自主”的完成这一切。
“初号机”的证明过程,以fscim规则的解析,的确合乎逻辑。
令人震惊的事实,则隐藏在这一条普普通通的证明之后,说明“强ai初号机”的确“理解”了人类提供的数学框架。
继而,在这一已有框架内,进行探索性的研究活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