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九九章 存储-《永不下车》


    第(2/3)页

    综合起来,旧时代学术界的主流观点,基本上都认为人脑是一种单线程、占用较少“内存”、同时具有超大容量外存的模拟式系统,大量意识仿真,乃至于“强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也都以此为指导。

    站在旧时代的认知水平上,这一做法,其实也可以理解。

    经过很多年的尝试,算力超强的巨型机+人工智能程序,都未呈现出任何意识活动、自主思维的迹象,而人脑却天生具备这一令人惊叹的能力,两相比较之下,自然会让研究者产生某种猜测,人脑的结构、运行机理等特质,是否才是“意识”诞生的关键。

    这种猜测,今天的方然已了然于胸,显然是一种难以避免的歧途,徒然耗费时间精力。

    计算机,人类研发出来的数字式电子计算机,不论技术原理、底层架构还是运行方式,与人脑几乎没有相似之处,产生自主思维的方式,也必然迥异。

    以人脑的意识运行方式,去揣测计算机的“意识”,会是什么样子,显然太不靠谱。

    至于另一条路,    nep_791地下建筑里的“初号机”,则是划时代的成就。

    联调取得成功后,很快,研发组就在“初号机”的基础上,制定“二号机”的总体规划,相比于探索、试验性质的“强ai初号机”,二号机的定位则是——力争实用,规模比前一阶段的试验机组大得多。

    研发组的设想,方然没找出什么隐患,在确认nep_787与830研究机构的“强ai”进展顺利、初步展现预期功能后,就原则上批准了这一计划。

    至于二号机的研究领域,斟酌再三,他还是选择了数学与相关基础学科。

    在完全确认“强人工智能”的能力和风险之前,不消说,任何让其涉足it领域研发的想法都是极端危险的,除此之外,贸然投入一般的科学技术研发领域,又会引起科学家群体的普遍焦虑和紧张,并不利于当前的计划。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