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一三章 替换-《永不下车》


    第(2/3)页

    编制37,600,000的机器大军,这是西历1501年2月的数据,几个月来,北大陆的冲突始终未曾间断,烈度却并不高,厉兵秣马的gpl之“紅军”规模已突破四千万大关,不论数量、还是质量,都是一支着实可畏的作战力量。

    唯一的问题在于,这编制四千万的庞大军队,一旦战损,便难以得到补充。

    大区统合之后的“紅军”,编制中,原nep与psk的武装力量之比大约是3:2,前者,依托东北太平洋大区的“全产机”,容易补充,后者则充斥着理联的遗产,从热核弹头载具到无人歼击机的诸多平台,极少有对应的产能。

    难以恢复的一次性武力,这样讲,虽然有些苛刻,却正是原psk军的真实情况。

    正因如此,坐拥一千余万作战平台的李铁兵,才会清醒的意识到,长远看来,psk绝非补充源源不断的nep之对手,继而做出命运的抉择。

    现在,同样的决策难题,则一概由“盘古”去应付,毋需阿达民操心。

    身在北大陆地下,放手让强人工智能打理一切,报告,方然每天都会浏览,并不时报以惊讶,譬如“盘古”的激进策略,明知“紅军”的四成力量,都是难以补充的一次性消耗品,却仍然制订规模宏大的西进计划。

    这样的决策,对,还是不对,方然只有一些模糊的猜测,他根本无法判断。

    想一想又如何能判断呢,决策,在“强人工智能”的运行模式中,基本逻辑,与人类的思维模式差别不大,区别则在于,一个人的头脑,不论思维、还是记忆,都绝对无法与算力动辄zflops的强ai相提并论。

    面对极端复杂的问题,即,一个“当前战力”与“战争潜力”如何转化、如何取舍的问题,只有一介人脑的自己,根本也没可能计算得出来。

    “全产机”,庞大而精密的生产体系,经过九十天的融合、调整,现如今已整合到怎样的地步,某一大类生产资料的获得,是否能因拿下乌拉尔大区得到改善,乃至于拿下乌拉尔大区,会对接下来进攻尤洛浦势力有何帮助;

    这些问题,原则上,一个人是可以想明白,思考的时间却会趋近于无穷大。

    归而总之一句话,强ai的决策过程,倘若能被人完全理解,那么,这强人工智能也便根本没有存在的必要。

    想明白这点,疑虑,便消失无踪。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