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八七章 甲子-《永不下车》


    第(2/3)页

    即便如此,面对两人死亡的现实,阿达民仍陷入了一场反思,继而对“盘古”下达指示,尽一切可能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

    说白了,就是加大投入,不仅定居点的监控、保障体系要加强,

    医疗机构与“意识迁移”工程的准备,也要追加投入,保证不任何一个同类掉队。

    尤其是第二例,死亡,对一个身染恶疾之人,似乎可以想见,即便以人类当今的发达医疗技术,也未见得能医治所有疾病,而要将这些濒死之人提前迁移到“模拟器”,长途转运则是一薄弱环节。

    从医疗机构到“意识迁移”工程所在地,一系列维生保障不可谓不完善,但总归无法与机构中的条件相比。

    根据asa的统计,截至西历1519年,盖亚净土范围内共有近两千人,性命危在旦夕,或者年龄老迈、身体老朽,或者恶疾迁延、难以治愈,总之,其血肉之躯都难以再续,如不想继续承受风险,就必须尽早迁入“意识模拟器”。

    那么意识迁移,各方面的准备又怎样了呢。

    西大陆的“混沌”中枢,开工近十年来,已完成工程总量的百分之七十左右。

    拟安置其中的第一代“意识模拟器”,基于现有信息、微电子与生命科学领域技术水平的型号,如今正抓紧生产、调测,预计到1523~1525年投入使用。

    到那时,第一批次容量超百万,盖亚净土民众中的年迈、染病等高危人员,似乎便可尽数迁入,然而系统容量虽大,迁移过程,却需要庞大体系的支持和必要的时间,瓶颈就会出现在这一环节。

    一个人,从连接“意识模拟器”到完成迁移,以目前的技术手段,至少也需要十二到十八个月的时间。

    进一步的,如果要保持其绝大部分记忆,所需时间还会更长。

    而今天的盖亚净土,能执行“意识迁移”这一操作的系统,搜遍所有机构,也只有寥寥上百套左右。

    系统容量虽大,入口,却如此狭窄,这一失配在“盘古”预料之中,对策,似乎也很直白,不计成本的大建意识迁移设施即可。

    但考虑到此类设施“十万吨标准煤起步”的成本,短期内尽数迁移并不现实。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