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三八章 经历-《永不下车》
第(2/3)页
这一点,早在若干年前,民众就逐渐意识到、因此而没有对“里世界”提出太多违背常理、违背客观规律的要求。
像任意门这种技术,如果在现实中,研发出来,自然是一种划时代的巨大突破,人类或许可以借此走出太阳系,逾越遥远距离的限制,更快、更大规模的奔向星辰大海,而无须长年累月深耕太阳系。
但这一点,需要钻研科学,而不是在“里世界”自娱自乐。
一边走,一边回忆起这些,方然的步伐不紧不慢,十分从容,不过,就这样离开居住的三层建筑,他还是没规划好日程。
没想好,甚至有点迷茫,这不是一种偶尔出现的情形,而是在“里世界”的常态。
几个月前,具体的讲,自从西历1546年接入“混沌”中枢,方然一直在配合系统进行意识迁移,现在逐渐有了成果,但在卸任阿达民之职后,未来,近乎无限的人生中,自己究竟要做些什么,
却还没有完全的想明白。
大方向,自然是有,盖亚净土的全体民众,也包括自己,现在都摆脱了一切痛苦,再也无须为生计而风雨奔忙,因而有时间真正实践海因里希的名言:
在共生主义的世界,劳动,将不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第一需要。
这句话,提出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在旧时代广为流传,但,也有很多人并不理解。
人的主观意识,归根结底,是客观环境的塑造,在资产主义横行的时代,一个人,极大概率并不属于顶层、有产者、统治阶层,因而不论自身条件如何,都需要在社会中竭尽全力,不择手段,才能谋得多寡不一之生活资料。
在这种情况下,除非天赋异禀、或者意志超卓,否则绝少有人会热爱工作。
一种事,哪怕本来兴致盎然,一旦成为工作,因应出资者的意志而进行,基本上就会从享受变为苦差,各行各业莫不如此。
这种情况,一方面是因为万事万物的过程本身,出于兴趣、爱好与实践,与出于任务、压力与空谈,进行起来的路径截然不同,另一方面则是社会分工围绕资产,继而,让大量从业者的个人兴趣与实际工作错配所致。
在这种情况下,工作,对一介普通民众而言,除提供收入外,几乎谈不上任何人生价值,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