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嗯……事实上,这确实是一个开始。 该做的铺垫都已经差不多了,降徭降税,布告天下,五谷增产,产量倍增。 上郡大捷,再无草原之祸! 舆论也得到了巨大的改观,庶人们开始怀揣光明和希望活着,他们舍弃了以前爆裂的思想,转而寻求安定。 认同感获得了质的飞跃! 那么问题来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贵族想要裹挟百姓引发动乱,还能够做到么? 能!肯定能! 贵族有武装,有粮食,有积蓄,想要裹挟百姓不难。 可是能够引发足以冲击大秦国运的动荡么?赵泗认为是不能的。 庶人对秦国的怨恨已经消融大半,未来的光明就在眼前,就算武力抵抗,最多也就局限于一县之地,弹指可破。 那么,现在的情况,算不算大势已定? 始皇帝和李斯乃至于赵泗三个人经历过认真的商讨以后,认为迁贵令的前置条件已经足够。 匈奴已经成为了大秦的傀儡,蓝田大营屯兵二十万,上郡能够随时抽调三十万大军。 甚至不需要调动南越将士,大秦都已经有足够的兵马镇压天下。 更不用说如今的太尉乃是王翦亲自担任。 王翦老了,病了,身体不行了。 可是,他还没死,也没到昏聩的看不清阵图的地步。 秋收啊…… 天下获得了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丰收。 因为这一次的秋收,他们只有交十分之一额的赋税。 他们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吃到了好处,那么庶人还有人会愿意破坏这一切甚至是主动舍弃这一切去听从贵胄的忽悠去博一个富贵么? 庶人和地方贵胄现在已经不再是彻底绑定的群体。 趁着这次丰收,迁贵令,也是时候提出来了。 贵胄们认为始皇帝把架在他们脖子上的刀拿走了,他们感受不到刀刃的锋芒。 殊不知,刀只是被始皇帝举了起来。 不举起来,又如何落刀斩下人头呢? 赵泗作为关键,是要发言的,他确实没有骗季成,因为他要琢磨一下自己的发言稿。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