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1980年8月26日,同意在深一圳、珠一海、汕一头、厦一门设立经济特区。】 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到处都有明媚的阳光。 重新出现在镜头中的燕京师大校园里。 一群刚经历过历史洗礼的大学生们,握紧拳头,大声对祖国说: “请党放心,强国有我!” 【向前、向前、向前,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脚踏着祖国的大地; 背负着民族的希望,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画面的最后,在中央歌舞团气壮山河的大合唱中。 1949年、1950年……1959年,历年的阅兵式画面相继跃出。 威武雄壮,吼声震天。 最后,当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在中国大地上时。 一行苍劲有力的字幕,也随后定格在了最后的画面: 【忆峥嵘岁月,看今朝辉煌,祝祖国繁荣富强,愿人民幸福安康!】 …… 浦江电视台,台长办公室。 看着电视里澎湃激昂的画面。 台长古铮铮与到此一游的胡啸,直到画面结束仍忍不住在跟唱。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嘿,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胡啸还知道给自己打拍子:“我的老天,这片子也太好看了,这会我感觉有使不完的劲儿,对吧老古?” “我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古铮铮当然也赞同老友的看法:“本来以为我们台的献礼片已经够好看的了……” “高兴早了吧,”胡啸笑着点了支烟: “别以为只有你会连跳带演,人家也不是吃素的。 瞧瞧,这片子才短短几分钟,讲了多少件历史大事件。 按小江的话怎么说来着?对了,叫信息量庞大!” 一听这话,之前还在整理新剧情、灌输新思想的古铮铮,忽的一愣: “江山最近去哪了?” “……”下一秒,胡啸也愣住了:“那小子目前在……燕京!” …… 浦江电影制片厂,《南昌起义》剧组。 导演汤晓丹,终于把电话打到了央视周也明的办公室里。 “是周台长吗?你的电话可真不好打呀。” “您是?” “我这边是浦江电影制片厂,”汤晓丹道: “我们最近正在筹拍一部描写《南昌起义》的电影。 就在刚刚,我正巧看见了你们台播放的一部纪录片。 我感觉它的视角和站位非常有看头,想向你们打听一下, 如此重要的历史时刻,你们参照的是哪份资料?” 别说是站位,就连《南昌起义》中的具体参与者,汤导当初都查阅了很多资料。 在很多历史记载中,只提到了一个总参与名单。 并没有细说“三枪为信”的那一刻,到底有哪几位同志在场。 要说别人可能不在意,可他却正在创作一部记载历史重要时刻的电影。 周也明一听对方这话,立马深信这真是遇到同行了。 要知道,在这个时代的每一个镜头。 尤其是红色镜头,可都是要经过审核的。 当时确定分镜头时,周也明和王扶林,也专门就此事询问过江山。 “在咱们国家博物馆里,收藏了三幅分别名为《南昌起义》、《八一起义》的油画,” 周也明就喜欢江山这种严谨的工作态度: “我们的编剧,就是参照了那上面的具体站位。 据我们了解,这三幅作品都已经经过了相关人员的一再对比确认。” “是吗,”汤晓丹对着电话点了点头:“感谢周台长的介绍,我马上就派人去确认一下。” 这下好了,一部央视的纪录片,省了自己多少事。 “原来还可以通过油画来参考历史,”汤晓丹又学会了一招: “那个谁,等下回再播放纪录片时,记得看一下编剧的姓名!” …… 对面那边刚挂上电话,周也明的办公室里又响起了电话铃声。 整整一个下午,央视的多部电话一直都在响个不停。 机关单位、兄弟单位……最积极的还得数人民群众。 在看完了央视的“国庆献礼片”后,四面八方的观众,纷纷激动的或提笔写信、或拿起电话。 一部视角独特、编排新颖的高燃纪录片。 正像一枚星星之火般,在这个伤痕文化遍野的中华大地,再次点燃了所有中华儿女的热血与希望…… (本章完) dengbi.net dmxsw.com qqxsw.com yifan.net shuyue.net epzw.net qqwxw.com xsguan.com xs007.com zhuike.net readw.com 23zw.cc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