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我靠.” 似乎是在震惊于这六年如此巨大的成就,也似乎是在感慨着“竟然还有这么多的人”。 短短六年,就干碎了百分之83的绝对贫困人口。 但剩下的数字,仍然是1700万。 “盖学校这种事情,可以尽快推广,但当务之急,是精准扶贫针对性的立项。” 李景霖抬起头问支书。 “这里面通光纤了吗?或者说光纤的计划提上日程了吗?” “暂时没有,这几年里,倒是让电话信号覆盖了,不过光纤还没有展开,不过,这的确在今年的计划之中。” 盖学校,发展矿业,种地,养动物,修路,通网 这些东西的发展,是需要一定时间的。 “其实我觉得,如果是精准扶贫的话,咱们完全是可以搞文化扶贫的。” “对,我听霖哥说了,羌族文化十分美好,有很多的非遗,这应该很好进行文化扶贫。” 听了李景霖的话,肖静腾点点头表示赞同。 只不过,支书苦笑了一声。 “哪有这么简单啊,我也想过文化扶贫的事情。” “羌族的文化的确很适合进行文化扶贫,可是,在整个川蜀,有多少羌寨啊。” “羌族的文化扶贫项目太多太多,现在,咱们这个寨子,是正在发展之中,若是太好高骛远,将有限的资源浪费在难以把控的项目上,反而对扶贫无利啊!” 众人顿时再次沉默了起来。 支书的话很好理解。 文化扶贫是个好项目。 可是,文化扶贫,依靠的是文化符号,内容,以及一些看不见摸不到的东西。 其他的羌族文化扶贫项目,已经挖掘的都差不多了,你这个寨子拿出一模一样的东西,在初期,容易浪费劳动力,浪费本就不宽裕的扶贫资金,会影响其他方面的发展。 “哈哈,支书,这你就不知道了吧。” 大家都在沉默。 但李景霖却哈哈笑了起来。 “羌族的文化就真的完全一样吗?” “!” 村支书愣了愣。 旋即有些惊疑的看向李景霖。 “可是,我实地考察过了,也研究过不少这方面的东西,这里面真有值得现在马上就去挖掘的文化内容吗?” 不是村支书不相信。 村支书也知道,一定有值得挖掘的文化内容。 但那是建立在前期一些项目发展完毕的基础之上的。 现在就急着挖掘会很不稳。 “当然有了,正所谓十里不同羌,就文化艺术这方面.” 李景霖拍了拍支书的肩膀。 忍不住轻轻的笑了笑。 “你还得找专业人士!” 支书懵了。 不过,李景霖说的不错。 专业的事儿,还得专业人来。 支书毕竟不是搞文化艺术的。 哪怕曾为了寨子,忙前忙后,煞费苦心的去研究羌人文化 但也会有所“疏漏”。 “羌族甚至可以追溯到殷商以前,那时候就已经有所记载了.” “我就是研究音乐的,曾经古籍里有过对羌族民歌的记载:石田山间,俗尚勤俭,咿唔之声,彻於四境。” “羌族是比较封闭的,但这反而更是造成了.哪怕是十里相隔的羌寨,羌歌都不同腔,这些差异性其实是很具有民俗学,民族学,艺术方面的研究价值的。” 说着说着。 看着支书懵b的眼神。 李景霖忍不住乐了一声。 “不只是音乐,作为国宝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羌族的羌绣,也会划分出相当多的流派,各自有不同的特色以及艺术研究价值,别看伱寨子封闭,目前还挺穷的,似乎传承下来的文化,也和外面的同类非遗没什么不一样。” “我不说多,哪怕是一个茂县的羌绣文化里,就已经可以划分出不同特点的六个区域的羌绣” “这里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算是同类同种也有很大的艺术差别,在研究相关艺术的人群眼中,这些差异性,就是无价之宝,是十分宝贵的研究材料。” “不同的羌绣对照,借鉴,融合,甚至可以逆推出古羌族的一些文化线索。” “只不过啊,这些细微的差距,真的只有专业人士才能分辨!” 术业有专攻。 支书其实很难理解,这差不多的东西有什么差别,更不知道这一点差别能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自然是会想着稳扎稳打,从基础上去做,不好高骛远。 等待将基础开发的差不多,再去研究文化的东西。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