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这根本就是评委的劫难。-《我一个国家队,混娱乐圈很合理吧》


    第(1/3)页

    李景霖摇了摇头。

    有时候吧,这里面牵扯的东西还是挺多的。

    若是在自己专业里,遇到一些事情,那站出来是完全没问题的,可是,其他的行业,还是最好不要乱说,不要说太多。

    很快。

    大会展开。

    大家认真听讲。

    在会议结束后,则是各有各的安排任务。

    李景霖则是在第二天。

    直接便来到了大剧院。

    展开评委工作。

    这一次的音乐类非遗文化全国文创大赛.是在这里“海选”。

    当然。

    说是海选。

    但能够走到这里的,也就只有两百组节目。

    “李教授来了。”

    其余的几位评委,见到李景霖的到来,也都露出了善意的微笑。

    曲艺协会的,戏曲协会的,民族协会的,民乐协会的,或是一些资深的音乐家。

    一共有六人。

    李景霖一一打过招呼后,在评委席上坐好。

    准备开始评审工作。

    很快。

    第一个演出者便走了出来。

    这是来自于浙江景宁的一位非遗文化传承者。

    畲族民歌。

    畲族民歌的传承,两处在江浙,一处在福建。

    畲族文化,没有文字,只有语言,他们的文化全靠民歌传承,而他们的民歌,又没有曲谱,全部是口口相传,能存活至今,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也是急需要保护的一种文化遗产。

    在表演结束后。

    曲艺协会的一位刘姓评委皱了皱眉。

    这个民歌的表演,让刘教授总觉得有哪里不太对。

    四下看了一眼,发现其他的评委们也在沉思。

    迟疑了片刻,便开口说了起来。

    “我其实不是很了解畲族的民歌。”

    “在我个人看来.这个表演,很有民族气息,但是关于乡土的气息味道还是淡了点,感觉.更偏向于针砭时弊,而且,内容全都是在善恶的讨论,人性的讨论上,这样的话”

    这是一个很冷门的非遗。

    若是不了解的话,的确容易将其归类成民歌,然后戴上民歌特有的有色眼镜。

    听到了这位评委的话。

    李景霖的眉头顿时挑了挑。

    还没等刘教授说完,便微笑着轻轻开口。

    “刘教授,畲族民歌,的确很有点冷门.”

    看到李景霖插嘴。

    刘教授并没有不满。

    而是下意识的闭上了嘴。

    虽然,打断显得很突兀。

    但很明显。

    自己和李景霖无冤无仇,他根本没必要去打断自己的发言,来得罪自己。

    所以。

    唯一的原因.

    可能是因为自己说错话了,这年轻人在帮自己救场。

    于是,刘教授便若有兴趣的看向李景霖。

    “我还真不太了解畲族民歌,李教授,您能解释解释?”

    李景霖微笑着点了点头。

    倒也没藏着掖着。

    “畲族民歌吧,的确也和大部分民歌一样,可以叙世事,陈志趣,寄幽思,诉衷肠的抒情,但也有记时令,劝耕织的内容,因为,畲族文化没有文字,全靠民歌口口相传。”

    “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特色点,便是以歌辨亲疏,识褒贬,度优劣,正人心。”

    “他的作品,看似针砭时弊,与民族文化有些背离,但其实,这恰恰是蕴藏在畲族文化之下,十分重要的一环,也是最容易能够与现代流行相互呼应,结合的一环。”

    听到李景霖的解释后。

    刘教授额头冒了冷汗。

    旋即不着痕迹的,对李景霖露出了感激的目光。

    毕竟。

    这第一个节目,还真是邪门。

    绝大部分的民歌,大部分是以老百姓的劳动生活为主。

    或许有针砭时弊,也有善恶讨论,人性讨论,但那一般不会这么多。

    大部分,这类的内容,不是以歌曲,而是以故事,或是民俗传说的方式来传承下来的。

    但畲族不太一样。

    没有文字的他们,一般会用民歌来记录这些,并且用民歌来讲故事。

    微微一笑。

    将这小小的突发情况一笔带过。

    比赛继续进行。

    其实,这并不是刘教授见识浅薄。

    非遗音乐那么多。

    不可能有人对每一种文化遗产都如数家珍,研究的多么透彻。

    就比方说,仅仅是一个“薅草锣鼓”.

    就可以有江西一处,江苏一处,四川两处,湖北五处加起来共九处完全不同的风格。

    仅仅是分辨一项。

    都有可能直接让一个音乐巨佬头皮发麻。

    这便是术业有专攻。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在一个音乐类的非遗比赛,仅仅是在海选上,就有七位评委的原因。

    每一位选手上场的场次是有讲究的,评委也并不完全是只有这七位。

    其中,只有三位评委是常驻的,比如代表了音乐家协会的李景霖。

    还有更多的专家,会在其他的场次担任评委。

    正是为了相互弥补。

    表面上。

    这是对非遗传承者的考验。

    实际上,不如说.

    这踏马是整个华夏土地上这么多种非遗文化,对这几位评委们的考验。

    很快。

    各式各样的非遗演出展开着。

    评委席上,古琴大师林教授已经感觉自己头皮发麻了。

    一下午,就有了七个门派的古琴轮流轰炸头皮。

    扬州的广陵派,南京的金陵派,杭州的浙派,山东的诸城派,广东的岭南派。
    第(1/3)页